
AI工具站拆解系列04:veo3套壳视频站的新域名东山再起策略
一个靠着‘套壳热词’日入斗金的网站,最终却被迫‘自毁品牌’、重建新站——我们今天就来拆解它如何从巅峰跌落,再次起飞。
一个靠着‘套壳热词’日入斗金的网站,最终却被迫‘自毁品牌’、重建新站——我们今天就来拆解它如何从巅峰跌落,再次起飞。
A 梦正在挑战一年拆解 52 个 AI 工具站,并解读还原其产品构建原理,该文是本系列的第四期。
今天我们分析的是一个视频网站,它有一个很长的域名 imagetovideomaker.com ,6月27日注册域名,短短两个月起飞已经拿到10万访问,月均53k流量。
单独来看是一个不错的成绩,但真实的情况是,它在之前还有一个前身,靠着套壳蹭来了流量高峰,但后来流量断崖,不得不断尾求生,放弃套壳想要脱掉“灰姑娘的水晶鞋”,下面我来给大家浅析这背后的故事。
一、“灰姑娘”的故事
1.1 曾经的风口
如果仅从流量来源看,它的注册时间较晚,没有赶上 veo3 的风口,但它的自然搜索里却有很多 veo3 的流量,不可不说一句后生可畏。
但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,这并不是一个新网站,而是 veo3.io 褪去了外衣,经过 301 重定向后的网站。
veo3.io 注册域名5月21日,曾经蹭上了 veo3 的风口,但是该网站在 7 月份的时候流量下降的厉害,那时候就已经开始重定向,而现在只能靠着标题中提及曾经的网址来让用户找回一点信任感了。
为什么作者要放弃这样一个简短好记品牌混淆力又非常好的域名呢?
最可能的原因是收到了 Google 官方的律师函,不得已之下需将域名转让给对方,只能另起新站 并进行301重定向以转让域名权重。
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流量对比,这张图至少给了我们两个启示:
- 黄色线:曾经最辉煌的 veo3 套壳站,也不得不面临流量下降的趋势,热词带来的流量总是因为热度消减而降低;
- 橙色线到蓝色线:即便通过技术手段转让域名权重,也没法让新网站重新恢复昔日的荣光;
1.2 今日的流量手段
接下来,我们把目光放在新站上,来看看它的流量来源,外链占比最高,其次是直接访问和自然搜索。直接来源可以看做是原本 301 重定向带来的就流量,毕竟 veo3.io 是一个非常容易记忆的域名。
外链
流量来源靠前的就有两个最大的 AI 导航站,看了其他外链,大概有很多都是导航站,不得不说,作者很喜欢花钱解决问题。
差不多 80~120 个外链链接已经整理好了,可在文章底部联系我获取外链 excel 文件。
付费流量
同样花钱的地方还有广告,差不多 5.3k+ 美元的广告投入,带来了近 2k 的流量,毕竟热词的竞争不小。
自然流量
在自然搜索方面,最大的四个落地页:
- /generator/img2video
- 首页
- /ai-models/veo3
- /imge-to-video
最多来源关键词:img2video、img2video free、ai video generator free unlimited、free image to video generator、veo3 image to video、img2video videos 等等。
新网站开始渐渐摆脱对旧词 veo3 的依赖,寻找新的热词,从模型品牌到真实的需求场景,这才是更长远的搜索方向(veo3 到 img to video)。
昔日凭东风上位,褪去了“灰姑娘的水晶鞋”后,作者开始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条更真实的需求方向,从花钱办事到产品的 SEO 优化,也能慢慢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抢到热词是运气,留住用户才是实力。
接下来我们会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,特别是其借鉴了 SEO 界大神彪哥的产品的优化套路,这是值得我们大家都学习的方法。
二、产品设计的方法论
2.1 子页面策略
作者对每一个视频模型,每一种特效,甚至每一种工具都做了单独页面,这些页面可以捕获长尾关键词需求,并且把围绕着“视频制作”的相关关键词优化都做到位,每一页页面带来的也都会是更加精准的用户诉求。
子页面的内容策略
作者对每一个模型页面都有相似的排版布局,这些内容策略值得我们学习。
- hero 区域编辑器
- 功能介绍
- 模型对比
- 如何使用
- Youtube Video 区域
- Reddit 讨论区域
- X 帖子区域
- 价格
- 问答
这样的内容布局非常有讲究,编辑器让大家第一眼就能直接上手操作,即便未登录,也可以真实的上传图片,真实的点击 Generate,点击后会加载到真实的编辑页面。
能真实点击操作,是这类场景用户转化提高的关键,大部分人搜索都是有明确诉求,而不是过来了再看一遍介绍。
核心功能介绍,包括右侧的设计都是文字而不是图片,只有文字才能更好的被搜索引擎爬取。
详细的模型对比,图片不同模型特点,并且在关键词上也能有所增补。
如何使用,再配合 CTA 行动点,用户前面看过介绍看过对比,这里看一下如何使用就可以进行二次转化。提供 Call to action 是必要。
在社交内容的提供上,一方面帮助用户做决策,我自己说好不够,要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;另一方面,这种“专家解读”也许会对 SEO 有正面作用。
最后的问答,Q&A 是最好的 AI 索引语料库,因为它是站在用户的视角,用户可能会提到类似的问题,这就能帮助带来更多 AI 的流量。
2.2 编辑页策略
这个网站在编辑页面的策略很高级,跟著名的视频网站 Pollo.ai 类似,它让你可以在未登录页面下,直接看到各种视频编辑页面的操作细节,不需要通过一对文字或图文告诉你怎么操作,而是所见即所得,让人直接可操作。
用户在最后点击 Generate 之后才会弹出登录弹窗。
这个页面更绝的是,未登录状态,页面底部往下拉有详尽的介绍引导和相关模版,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 SEO,而当你登录后,你会发现下面的额外内容都没有了,这时候让用户专注在视频的创作中。
我们看到,作者确实在页面设计上下了一些功夫,让整个页面内容更贴合用户的述求,也更利于 SEO 的优化。 这也说明了 SEO 的尽头,不是技术,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。
这一次我们一起分析了一个靠着热词做起来的网站,又是如何断尾求生,开始寻找用户场景的新搜索来寻求新生,虽然可惜的是最终也没能打出一个品牌词来构建自己的品牌,但也终归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点,只是当热词的浪潮褪去,当用户的心智固定,又要靠什么来让用户记住我们呢?
如果你也经历过‘流量归零’的瞬间或域名被砍的无奈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心路历程。
最后问问大家,想看到演示如何复刻该网站的内容吗?